凝固在青山绿水间的文明古村

发布时间:2024-05-06   来源:网络   阅读:1973

天宝村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新华社区,辖12个村名小组,925人,1.7平方公里,海拔715米,2015年被列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天宝古村落地处巴山腹地,地形以山岭丘壑为主,东与双龙古镇毗邻,西以岚皋佐龙古镇为界,南与蜡烛山作伴,北起汉江相连。属北亚热带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适合水稻、玉米、小麦、高粱、油茶等多种农作物生长。

天宝村原名又叫獐子沟,在陶家大院中间有一水沟,陶氏一族迁移之前为獐子嬉戏玩水的地方,而后来陶家大院也是以此水沟作为中间天井,围绕天井修建古宅,獐子沟也是由此而来。

在古寨脚下有一户大院,据记载康熙年间当时由安徽省安龙府陶氏祖宗迁移至此建立而成,故称“陶家大院”,陶氏一族至今生活于此,陶氏祖宗迁移此地便筑房安居、广修田地,陶氏祖教为人立本、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忠孝礼仪、扶贫救危、邻里和睦,这也是陶氏一族家规。陶家大院背靠蜡烛山、东西两寨为护、龟蛇二将左右、威武黄龙在中间,在此佳地修建二层堂屋、三处天井、四合围墙、坐南朝北、东西对称、布局精巧、砖木结构、浑然一体,其“八斗天窗、七星耀斗”便是早期陶家大院的采光设计。陶氏一族在祖训的教戒下栋梁之才也不在少数,最为著名要数皇帝之师—陶勝德,在他的培养下也成就了不少文武状元,有陶府邻里陈氏一族里的陈宪璋、陈璞璋、陈怀璋、陈子璋,这些都是光绪年间有名人物。因陶胜德德高望重,在乾隆49年皇帝也亲自为他授予“徳懋寿恺”(寓意:勤奋努力、长寿快乐)牌匾,在光绪前后陶家院子有位教书先生--陶字杰(现在还被陶家院子居民称谓--二先生)教育了方圆众多学生成为有志之士,后来众多学生为表达恩情,在光绪34年以“齿德俱尊”(寓意:年高德重的长者)牌匾以示功德,也敦促后人沿袭祖训。

陶氏一族生活的地方,陶氏祖宗广开田地,便留下了现在的百亩古田,也由村民耕作至今。沿山势而建、顺坡而下,看起来如诗如画似的梯田,因山势太陡,最大的田不过一亩。这里的梯田分布在海拔700米左右,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顶。春季的梯田晨雾缠绕,恍如仙境,煞是好看。这个时节,农民开始往梯田灌水育苗,整个梯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因为气候原因,只适宜一年一季的耕种,农历四月播种,八月收割。每一个季节都如一副活生生的山水画,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

上游堰道往下分布灌溉,对土壤又起到了保护左右,一年一季收割完水稻后稻草及稻茬让其自然腐烂在水田里,为来年水稻种植提供了很好的肥料,这里至今还沿袭了古人们的牛耕的古老耕作方法。春季的耕田、初夏的插秧、秋季的收稻、冬季的理田都是一幕幕农耕文化最好的体现。

2015年天宝村被列为中国传统古村落,房屋建筑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对交通和相关基础建设进行了提升,大大提高了古村落的旅游性,2020年至今天宝古村落共接待旅游团体(学生研学、画家采风、电商直播、等)80余次、游客约4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50余万元,赏古村落、品茶文化、吃农家饭已经成为了天宝古村落的新名片。下一步天宝古村落将融入到全域旅游中来,借助安岚高速交通优势,紧密联系双龙景区、十里香河、龙泉小镇,致力打造古村落自身特色,形成到双龙必打卡天宝古村落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