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主题,突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化”的阐释,以学生家乡为纽带,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2024年7月26日,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暑期三下乡校级重点团队星星之火向延安小队以探寻黄土地,“粟”说延安情为主题在张程泱老师的指导下,前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延安农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入实地调查延安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
7月26日,“星星之火向延安”实践团首先参观了延安消费帮扶馆,在馆中见到了丰富的农产品加工品,由小米制作而成的小米酥,苹果制作而成的苹果醋。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了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历史以及公司致力于科学生产、现代化发展的未来目标。消费帮扶馆负责人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小米从采摘到服务五个工序的全过程:从农民们精心挑选品质好的小米进行收割,到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晾晒,再到分批次对晾晒过后的小米脱壳,最后采用先进的机器质检和进行精美的包装,最终通过连锁商超、社区门店、电商平台将小米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投入到各家各户。负责人称,小米加工是一个严谨和规范的过程,既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还要扩大农产品销售数量,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发展与消费人群的多元化,基本解决了农产品滞销,农民售卖价与市场价不匹配问题,并且对于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寄予美好期望。
7月27-28日,实践团前往延安农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进行进一步的实践调查。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实践团前往基地内参观了加工、存放、包装三个主要的生产车间。首先,负责人介绍了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机器及其运作过程,展现了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规范化。相关负责人向我们介绍到,基地内的生产机器都是全国最先进的,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加工的效率,更能保证加工品的质量,展现了农产品加工的现代化。其次,实践团近距离的感受了农产品的储藏条件,零下二度是最适宜农产品储藏的温度,能够保证农产品长时间内储存水分不易变质。最后,实践团跟随工作人员前往农产品包装车间,印着农产品和延安农投集团logo的包装盒,体现出农产品包装的精美,严格的规章制度下,工人们有条不紊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分工明确。实践团对包装工人进行了采访,进一步加深实践团对农产品加工的了解。
通过实地调研和学习,团队成员们了解到小米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包装的全过程,对日后进一步完善和推广陕北小米有了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改进方向。同时,队员们还对该基地的负责人进行了采访。谈及延安小米的生产加工,负责人表示“虽然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小米的加工和销售,但是仍然有不足之处,比如在加工小米的过程中,对小米的筛选和检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这一问题,让陕北小米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延安小米产业的发展而言,要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增效。
7月29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前往延安市宝塔区中心街夜市,进一步了解小米的销售情况和销售渠道。首先,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一家陕北小米酥的店铺,并对小米酥进行品尝。通过对店铺人员进行采访,成员们了解到此款小米酥做法简单且入口香甜、易于消化,所以深受当地人民和外来游客的喜爱。此外,成员们还对一些农产品零售商进行采访,据店家描述他们的小米都是来自农民自种,通过企业回收再卖给零售商,再由零售商销售给游客。这一做法不仅保护了农民的权益还可以进一步向外地游客展现“小米加步枪”的革命精神。除此之外,团队成员们还在夜市上深入感受延安的风土人情和当地特色,以清凉山为背景,各式各样的美食尽收眼底,耳边还萦绕着质朴的陕北民歌,无一不彰显着当地的民俗风情。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团队成员们深入探寻黄土地,追寻红色记忆。经过为期四天的实地调研和学习,成员们不仅了解到小米的生产加工的全过程,还体会到延安本地的风土人情。团队成员们希望可以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动小米深加工和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为推动延安地区的发展而增砖添瓦!
图片:车思邈 尚宝妮
文案:王雨馨 强雅芯
指导老师:张程泱
素材由西安外国语大学探寻黄土地,“粟”说延安情“三下乡”实践队成员提供
实践队成员:尚宝妮、王雨甜、张蓉、郭辛、王雨馨、强雅芯、车思邈、曹文儒、李瀚哲、吕倩